科学认识儿童中耳炎



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dbfzl/171218/5941738.html

 

在儿童常见病中,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。

一、哪些儿童容易感染中耳炎?

  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,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,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,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、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。小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,不仅形态上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,而是短、宽、平;而且位置低。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,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,引起中耳炎。

  感冒时,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,导致连接中耳、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,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、积液排流能力降低。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,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。

  此外,婴儿吐奶、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,也容易导致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,从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。

二、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?

  医生指出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。

  1、不肯吃东西、哭闹,不愿入睡。耳朵的构造很特殊,里面是骨头,外面包着一层皮肤,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。所以,中耳炎一旦发病,会剧痛难忍。婴儿虽然说不出来,可是只要动动嘴,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,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。因此,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、哭闹,也可能不愿入睡。

  2、发烧,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,体温可升至37.8℃至40℃。

  3、是看有无化脓,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、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,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。

三、症状:

1、听力减退:听力下降、自听增强。表现为转动头部可时而改善,时而堵塞。如只有一耳患病,可能长期不被察觉。

2、耳痛:急性者中耳炎会有持续性隐隐耳痛或时而抽痛,慢性中耳炎患者耳痛则不明显。本病或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,按压耳屏可暂时减轻。

3、耳鸣:多为低调间歇性,如“劈啪”声,嗡嗡声及流水声等。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、擤鼻时,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。

四、病因:

(1)很多中耳炎患者自身体质虚弱。由于全身状况差,如体力虚弱、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力低及变态反应发生时易引起中耳炎。

(2)患者本身患有一些常见疾病。比如上呼吸道感染,如伤风、急性咽喉炎、扁桃体炎、变应性鼻炎等诱发急性中耳炎。或鼻腔鼻窦感染,如慢性鼻炎鼻窦炎可引起中耳炎。再有鼻咽部疾病,如腺样体肥大、慢性炎症及肿瘤等。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,影响咽鼓管功能。

(3)耳鼓膜受伤而又加上耳朵进水,这是很容易引起感染,导致中耳炎。鼓膜外伤后,耳道进水引起感染。

(4)由外耳道炎等耳科疾病未能及时有效也容易导致中耳炎。

(5)有一些从事高空环境工作的人,由于不注意而导致耳朵戗风,气压强,而导致中耳炎。

五、治疗

1、病因治疗:病因治疗就是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耳炎病症,找到病因后,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。治疗的同时要保证患者的鼻腔内部畅通,防止有污水入耳以后,造成继发感染的情况。

2、药物疗法: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、排脓、消肿从而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。根据患者的病状选择不同的药物。

六、预防

儿童中耳炎的预防

  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,感冒后咽部、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,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、肿胀,纤毛运动发生障碍,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,引起中耳炎。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,因此,预防儿童中耳炎,必须做好孩子的冬季防寒,积极预防感冒,避免病菌感染。预防中耳炎,需注意喂乳姿势,应该抱起孩子来喂乳,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,太急。

(文/闫迎春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mxuc.com/wedyzz/86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