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rlyBird爱彼宝育儿知识全国爱耳



今天(3月3日)是全国爱耳日,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,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护耳意识,减缓听力损失患者的增加,年3月,中国残联、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“全国爱耳日”。

年3月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“中国爱耳日”确定为“世界听力日”,因此,今天也是第10个“世界听力日”。

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,爱耳护耳,保护听力,刻不容缓。让宝宝拥有健康的听力需要怎么做?宝宝正常的听力发展过程是怎样的?爱护宝宝的耳朵需要注意些什么?快来跟着EarlyBird爱彼宝学习吧~

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听力

1、母亲孕前及孕期的保健

注意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,高危人群可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和孕妇及胎儿监测。

2、新生儿期的保健

积极治疗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发病,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均应该接受听力筛查,以便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问题。

3、儿童期的保健

0-6岁儿童每年应进行一次听力筛查。如新生儿期有窒息、黄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,3岁以前每年至少应进行1-2次听力随访。如发现孩子有拍打或抓耳部动作,有耳痒、耳胀等症状,对声音反应迟钝或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,尽早检查听力。

孩子正常的听力发展过程

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,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,3岁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。如果此阶段儿童由于听力障碍不能接受到足够的言语信息刺激,就不能够掌握发音技能,成为“大舌头”,甚至成为听障儿童。

听力正常的孩子,平时的表现应该是这样的:

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;

3~6个月就能辨别声音方向;

6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;

6~7个月能发出“爸、妈”的声音;

8~9个月能发出“爸爸、妈妈”的声音;

1岁能模仿学语;

2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;

3~4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。

如果与正常发展有出入,或者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、或反应迟钝,家长要带孩子立即就医。

日常护耳小常识

1、宝宝耳朵进水需要及时处理

宝宝耳朵进水一定要及时处理,否则容易引起外耳炎,甚至感染到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

宝宝耳朵进水,应先将宝宝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,使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,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,然后快速松开,连续数次,将水“吸”出来;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,诱使其做张嘴动作,反复数次,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,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;紧接着固定宝宝的头部,用消毒棉签伸进宝宝耳朵约1厘米旋转,将水拭干。若宝贝不配合,千万不可强行掏耳,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。

2、宝宝老揪耳朵要留心

如果宝宝揪耳朵的时候表情轻松、愉快,那说明他揪耳朵并不是因为耳朵不舒服。如果宝宝哭闹时抻拉耳朵,那很可能是疼痛所致。最常见的原因是出牙;另一个原因是耳垢阻塞了外耳道;还有可能造成揪耳朵的原因就是耳部感染。耳部感染引起揪耳朵是最令人担忧的原因,这些宝宝通常伴有发热和感冒的症状。

耳朵是感知美好世界的重要器官,但宝宝的听力发育是很多家长容易疏忽的事情。希望本文能有助于大家提高对宝宝小耳朵的重视,更早发现宝宝耳朵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摆脱常见的耳朵护理误区。愿每一位宝宝都能拥有健康的听力,享受声音的美妙与乐趣!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mxuc.com/wedyzz/134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