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3日爱耳日你的听力还好吗
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
今天(3月3日)
是第23个全国“爱耳日”
今年的主题是
“关爱听力健康,聆听精彩未来”
在我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。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,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,预防工作尤为重要。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、数量多、危害大,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,卫生部、教育部、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。
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。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、遗传、感染和疾病,因环境噪声污染、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。
根据世卫组织此前公布的数据,全球有11亿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,由于暴露在娱乐环境中的噪声,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。那么,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突聋或是听力受损呢?
专家表示,长期戴耳机,会引发外耳道炎,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,如果耳机音量过高,对内耳道造成损伤也随之加大,而且由于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,因此,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。
佩戴耳机要遵循60-60-60原则:即耳机音量分贝须少于60分贝,耳机音量须少于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耳机时间须少于60分钟。
专家建议,对比传统入耳式耳机,更推荐质量达标的头戴式耳机或降噪耳机,并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洁。不管使用什么耳机,都要遵循60-60-60原则。
耳屎在医学上,被称为“耵聍”,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灰尘、皮屑形成的,对鼓膜能起到保护作用。一般情况下,人们进行咀嚼动作时,耵聍会自行排出,不需要主动清理。
很多人习惯洗澡后用棉签清理耳朵,也不可取,因为棉签与外耳道直径差不多,很可能会将耵聍推向耳道内侧。由于耵聍本身具有一定酸性,如果靠近鼓膜,也会影响听力。对儿童来说,由于他们的耳道比成人窄,而且皮肤免疫力更脆弱,因此掏耳朵不当,更容易引发外耳道炎。如果儿童因为耵聍堵塞,引起耳痛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医院处理。如果碰到耳朵进水的情况,可以用棉签放到耳道口轻轻吸水,切忌放得太深。
此外,用力两边一起擤鼻涕也是不合适的。因为压力过大,鼻腔分泌物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,也容易引起中耳炎。
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下降?
1.可以听得到声音,但是听不清;
2.在嘈杂环境听得吃力;
3.只有面对面讲话,才能理解清楚;
4.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;
5.必须要别人重复一些内容;
6.电视声音要调得比较大声;
7.对于自己不明白谈话主题,常常会答非所问;
8.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觉得有些困难;
9.除非距离很近,否则很难听到电话声或者门铃声;
10.感觉头颅有声音,如嗡嗡声或者蝉鸣声(耳鸣);
如果你遇到以上情况,很有可能是听力有所下降,医院就诊。
本台记者:周秋
编辑:肖琦刘虹
制作:冯鹤冯明兰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mxuc.com/wedyzz/12744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耳朵总是痒,或是这四种病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